第三节五行学说

发布日期:2025-04-12 22:12    点击次数:166


​第三节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土、火、金、水五种最基本物质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人在内)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找出了宇宙间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律和原因。所以,五行学说,同样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五行学说在科学领域是用途极广的。

一、五行学说的起源

五行学说的产生,在学术界中仍然是一个尚未搞清的问题,三种意见对立极为明显。易学界认为五行学说的产生,很可能与阴阳学说是同步的。但史学界认为五行学说的创始人是孟子。如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讲:“孟子是五行学说的创始者,孟子有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由尧舜至于汤五百年有余文······,由汤至于文王五百年有余岁······,由文王至孔子五百年有余岁······等近乎五行推运的说法。比孟子稍后的邹衍,扩大五行学说,成为阴阳五行家。说五行学说是孟子发明并没有确切证据,这一点,范文澜自己又否认了自己的说法。他在同一书同一篇中又讲:“墨子不信五行,驳斥占卜术用五色青龙定吉凶,足见东周时五行说早已通行了,至邹衍特别发挥”。孟子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而东周时就有五行学了,这显然不是孟子发明了五行。有的史书上讲。阴阳五行学说。是汉朝的董仲舒创立的,那就更不对了。

哲学界,如巫白慧、王镰则认为:“五行的明文见于《尚书、洪范》(相传为西周初年文字,据近人考证可能是战国时代所作),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日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墙。(见《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影响》)。可见五行的学说起源问题,仍是一疑案。

二、五行的特性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为五类,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五行规律解释和说明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及变化。

三、五行生克

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而这种联系促进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因此生克就是五行学说用以概括和说明事物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

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含有互相制约、克制、抑制的意思。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相生的关系中,都有生我,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克我者为官鬼,我克者为妻财,比肩者为兄弟。如生日干是庚金。土生金,土为金之父母;火克金,火是金的官鬼;金克木,木是金的妻财;金生水,水是金的子孙;金与金相同,故为比肩为兄弟。妻财,对男同志来说,既代表钱财,又代表妻子,官鬼对女人来说,既是官星,又是丈夫。

相生相克,象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与协调。所以没有相生就没有相克,没有相克,就没有相生。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正常生长,发展与变化。

四、五行亢乘

物盛极为亢太过。凡事物亢极则乖,强而欺弱,这叫做乘。事物亢极,太过,往往易拆,如玉硬易碎,钢太钢易折,就是这个道理。

五、五行反侮

五行生克中,并不只存在顺克,如旺克衰,强克弱,有时也会出现逆克,衰克旺,弱克强的现象,如土旺木衰,木受土克;木旺金衰,金受木克;水衰火旺,水受火克;土衰水旺,土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受金克。这种道,叫反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菲娱乐平台36ld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